随着智能科技快速兴起并广泛应用,全域感知、万物互联、广域协同、宽带实时、智能泛在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推动下智能社会和国家安全对技术发展的需求。它将推动人类社会,未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会推动人类、物理和信息的三域的融合。从国家安全需求来看,军事智能促进实体、网络、电磁空间的深度融合,也是跨域融合。
无处不在的传感,随需而变的体系结构,动态重构的5G平台,万物互联的作战网络,无人自主系统,人机协同的指挥控制,将成为支撑未来信息国防的基础。智能感知和多域协同,从上面两点看已经成为信息化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核心能力需求。论坛将汇聚本领域领军专家和骨干团队,通过这次会议大家能够共同研讨现代社会和国家安全在感知和多域协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交流最新的技术进展,提出加快发展的方向和具体思路,推进我国在智能感知和协同技术领域的创新发展。
主办单位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承办单位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
北京遥感设备研究所
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
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江南机电设计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三研究所(光电信息控制和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
上海交通大学
浙江大学
脉冲功率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先进激光技术安徽省实验室
联办单位
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复杂产品智能制造系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智能红外感知重点实验室
航天系统仿真重点实验室
毫米波遥感技术重点实验室
电磁散射重点实验室
议题方向
专题一:先进探测传感器与新体制探测技术
议题方向:围绕先进探测传感器和新体制探测的理论、技术及应用需求,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高灵敏超分辨数字化传感器、光学多维成像探测传感器,激光三维成像探测传感器,毫米波相控阵雷达传感器;多维光学成像与探测技术、先进光谱成像与探测技术、高灵敏超分辨高动态范围成像探测技术,计算光学成像技术,激光成像探测与光场调控探测技术、量子探测与成像技术,阵列雷达探测技术,智能传感探测技术等。
专题二:多维数据获取与目标智能识别技术
议题方向:围绕多维数据获取、目标智能探测识别领域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旨在提高目标自主分选识别水平以及对复杂干扰环境的适应性。研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多维目标特征提取与数据建库;智能化雷达目标检测与信号处理技术;智能化红外成像目标检测与信号处理技术:高速高分辨一维/二维成像处理技术:集群智能感知与学习技术;智能化目标分类识别技术:多模信息融合技术;智能化干扰识别与对抗技术等。
专题三: 智能大数据与全域态势感知技术
议题方向:围绕智能大数据与全域态势感知领域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旨在提高复杂环境下高时空分辨、大动态范围、全域多物理场耦合高维信息的获取手段以及多模态异构数据的全域态势感知能力。研究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态势数据获取新技术;海量态势数据快速解析的人工智能方法;全域多维异构数据特征级融合与集成;复杂环境的抗干扰态势感知与鲁棒性决策;分布式集群协同态势感知与分布式边缘计算融合处理技术;物理驱动的可解析深度学习;智能计算成像技术与应用;轻量级实时深度学习;态势与运动的融合技术;异构跨域协同态势感知飞行技术;高速信号处理与识别硬件加速技术与系统应用;大数据在线智能学习及目标识别精确定位技术。
专题四: 跨域协同与自主决策技术
议题方向:围绕跨域协同与自主决策领域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涵盖跨域协同指标体系框架,多源分布式协同探测与决策;态势三维重构及智能定位;智能筹划与动态推演方法;智能辅助决策方法;动态任务规划与目标分配;编队保持与航迹控制;集群智能协同与控制技术;多传感器协同抗干扰:在线决策与重构智能制导;集群协同博弈对抗;弹性节点自主协同组网;分布式协同效能评估与试验等。
专题五: 自主导航与智能互联技术
议题方向:针对未来各种先进飞行器(航行器)对自主导航和智能互联的实际需求,结合人工智能相关进展、探讨该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以提高复杂真实环境下飞行器的自主导航定位精度、自动控制能力和集群协同水平。该专题研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拒止环境下的高精度导航技术;卫星导航抗干扰技术;多源融合导航技术;高精度匹配制导技术;高精度相对定位测距技术:GNC系统验证评估技术等。
专题六: 智能感知与跨域协同新机理、新方法及前沿技术
议题方向:面向智能感知与跨域协同领域的迫切现实需要和长远需求,实现智能化、体系化作战效能呼唤新机理、新方法及前沿技术,此专题旨在探讨和挖掘感知与协同体系及基础、前沿技术及颠覆性创意、交叉研究、效能验证等。研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体系需求;智能感知与跨域协同总体;智能感知理论与技术;多域协同方法及实现;先进光电探测与识别技术;计算光学成像技术;智能成像与增强技术;感知与协同智能化算法;全景感知与识别;类脑计算;博弈对抗理论及技术;群体协同智能;分布式学习、人工智能、大数据、XR等在智能感知与跨域协同中的前景及应用等。
组委会联系方式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宁老师, 010-83326359 ,ningjiaming@csoe.org.cn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任老师, 010-63728336, renjie@csoe.org.cn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宁老师, 010-83326359 ,ningjiaming@csoe.org.cn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任老师, 010-63728336, renjie@csoe.org.cn
推荐 第五届应用数学、建模与计算机仿真国际学术会议(AMMCS 2025)
推荐 第六届绿色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
推荐 第二届智能电网与电力系统国际会议
推荐 第二届智能控制、测量与信号系统国际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