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又一院士名单揭晓,多位国内学者入选

2024-04-24
14:48:25
0
3940

近日,欧洲科学院2024年院士增选结果公布。华东理工大学张立新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施福东教授、上海纽约大学教授张骏、深圳大学微纳光电子学研究院袁小聪教授等中国高校学者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

欧洲科学院是欧盟的“国家科学院”和法定科学顾问,由英国皇家学会等多个代表欧洲国家最高学术水平的国家科学院于1988年共同发起成立,总部位于英国伦敦。作为国际上学术领域最广泛、学术地位最高、影响最大的科学组织之一,欧洲科学院院士主要在欧洲各国的院士中遴选,外籍院士通过率不超过5%,是一项崇高的国际学术荣誉。


张立新


张立新,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合成生物学家。1968年6月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1990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微生物学专业,1994年获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微生物制药学博士学位,1994年-1998年在美国爱默瑞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6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16年加入华东理工大学,以合成微生物学为主线,将激活微生物天然产物“暗物质”的上游基础研究突破与下游微生物工程技术相结合,聚焦智能生物制造领域前沿关键科学问题“生物反应器内物质能量信息转化规律及跨尺度适配机制”和“卡脖子”技术问题“规模化量产”,把合成生物学上游研究与生物反应器工程相结合,形成生物过程研究,通过菌株、工艺、装备一体化的基础研究,阐明了细胞代谢转换机制,创建了阿维菌素产学研国际联盟,助力我国阿维菌素产业成为世界第一,卟啉类、辅酶Q10、虾青素等高附加值产品也获得高效、绿色、低碳的生物制造,形成了重要学术影响,并推动了生物过程各类产品生产的工业化进程。


在Nat Biotechnol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300余篇,总引用次数超13000次,主编或参编七部学术专著(英文四部)。系国家基金委重大仪器、创新群体、国际合作重大、重点项目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终评优秀)、“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73”项目及合成生物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终评优秀。2011年获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4年获“英国皇家学会-罗氏青年科学家”奖;201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7年获“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2021年获黑龙江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22年获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全球科技创新大会银奖;创办Synthetic and Systems Biotechnology期刊,并于2023年获“优秀主编奖”。


施福东


施福东,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973)首席科学家。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免疫组组长,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卒中协会卒中免疫学组组长,欧洲夏洛科基金会(European Charcot Foundation)委员,泛亚多发性硬化治疗和研究(PACTRIMS)核心决策委员会委员和学术委员会主席(2018-2020),Science子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Nature子刊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编委。长期从事神经免疫和炎症机制的探索、神经系统疾病免疫干预的创新临床治疗手段研究。


施福东教授及其团队揭示了天然免疫在神经疾病发病和进展中的作用,创造和优化了多项免疫诊断技术,并组织多中心临床实验产生了I级方法学的推荐证据,革新了神经免疫疾病诊疗理念,丰富了该类疾病的治疗手段,促进了卒中免疫学的发展,开辟了卒中免疫干预的新领域。此外,还发现并验证了基于天然免疫的数个药物靶点,设计和首创(first-in-class)了相应化合物,获得国内外专利20余项,作为共同创始人创立了天海新域(NEW TERRAIN)和泰臻(AKRIVA)生物医学技术公司,推动了我国神经免疫疾病诊断产品的自主化,提高了疾病诊断水准,丰富了监测疾病进展和药物疗效的生物标记物,成为我国临床和基础研究结合的典范之一。其基础和临床研究相应成果发表在Lancet系列、JAMA 系列、Nature、Science系列、Cell 系列等高水平国际期刊,先后获得天津和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荣获“天津市杰出人才”“中国卒中研究创新奖”“中国卒中奖”及“中国医师协会杰出神经内科医师”等称号。回国十余年,施福东教授培养出多位获得“杰青”“优青”等国家级人才称号的优秀学生,他们成为全国多家三甲医院神经免疫学术带头人。


张骏


张骏教授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先后在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获哥本哈根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并在美国洛克菲勒大学从事过博士后研究。张骏教授于2013年加入上海纽约大学,是上纽大和纽约大学长聘教授,美国物理学会会士 (APS Fellow),纽约大学库朗研究所应用数学实验室联席主任。在近三十年的研究生涯中,张骏教授一直活跃在流体物理、复杂系统和软物质等交叉科学领域,尤其在流固耦合、生物推进、地球流体动力学等方面做出了国际领先的突出贡献。


若干年前,美国物理学会曾这样评价他的工作:“他用优雅而巧妙的实验,把流固耦合带入科学主流,从而激发了其在物理、生物、工程、地球物理和应用数学等方面的研究。”


袁小聪


袁小聪,深圳大学讲席教授、纳米光子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级人才,特聘教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之江实验室主任科学家,中国光学学会会士(FCOS)、美国光学学会会士(OpticaF)、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士(FSPIE)、英国物理学会会士(FInstP)。


1985和1988年于天津大学分别获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1994年于伦敦大学国王学院获得博士学位。袁小聪教授曾在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开大学工作多年。2013年调入深圳大学,组建了深圳大学纳米光子学研究中心,主要从事光场调控基础研究,光场表面波传感与光声病理诊断研究,光场模式复用机制与光互连应用研究。在相关领域发表SCI收录论文600余篇,包括Science、Nature Photonics、Nature Physics、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Physical Review Letters、PNAS等,连续多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和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获中国专利优秀奖,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深圳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现任国际光学顶刊《Advanced Photonics》主编。


来源:高绩、安徽省院士专家联谊会。内容仅做学术分享之用,不代表小木虫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侵权等行为,请联系我们删除,万分感谢!